说起七夕节,不禁让我们想到婚姻不光是爱情,还有柴米油盐酱醋茶,更得考虑面包。近些年来,婚姻财产咨询量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婚前思考双方财产归属问题,也包括想要保护子女婚后财产权益。这就涉及到了公证服务中的婚前财产公证,一些新人开始在结婚前通过婚前财产公证、婚前协议等方式,为自己的财产提供一份保障。而这一行为背后,也反映了如今的人们对于婚姻关系的态度变化,以及对婚后可能遭遇风险的重视和防范心理。
武清公证处公证员张志昆在天津广播电台《交广会客厅》栏目针对什么是婚前财产公证,如果有了婚前财产公证,哪些事情就不会发生,婚前财产公证的要件都有什么、条件都有什么,为大家作了如下解答:
一、什么是婚前财产公证呢?
所谓的婚前财产公证主要是指公证处根据将要结婚登记的男女双方的申请,就各自婚前财产的归属进行划分而签订协议,对该协议的真实性、合法性给予证明的活动。
二、婚前财产公证的要件都有哪些呢?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三、婚前财产公证的受理条件又有哪些呢?
(一)男女双方都必须是完全行为能力人(正常的交流和表述);
(二)双方必须是未婚的状态(婚姻登记处开具未婚证明或公证处依法定程序到婚姻登记处查询申请人的婚姻状况);
(三)要有明确的财产范围、明确的价值和明确的产权归属(对于房产,要有房产证,购房合同,贷款合同,付款票据等,对于车辆要有车辆产权证、车辆行驶证等)。
从维护婚姻关系的角度来看,婚前财产公证和婚前协议提前明确了婚前的支配权以及婚后的相应权责,让婚姻更具有“契约”意义。夫妻双方能够借助婚前财产公证和婚前协议,在婚前更好地达成共识。当婚姻破裂时,双方也能够对财产快速进行分割“好聚好散”。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采用此类方法保障自己的权益,或许也是现代婚姻进步的表现。